探访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地:潜心打造更强劲“中国心”_小恐龙蜘蛛池
关闭引导
探访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地:潜心打造更强劲“中国心”
2024-11-27 08:17
小恐龙蜘蛛池【XKLZZC798FLYU】

  中新网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首都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一角,陈列着一台宛若莲花般的航空发动机——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M-11,机体斑驳的锈迹浓缩了一段关于奋斗的记忆。

  在1000多公里外的湖南株洲,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南方),是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娘家”。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中国航发南方/供图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研制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记者近日随中国航发组织开展2024年“国企开放日”暨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活动来到株洲,实地探访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地了解到,走过70载岁月,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已实现从试制活塞发动机到自主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等系列先进发动机的历史性跨越,中国航发新一代员工接过老一辈“接力棒”,正向着打造更加强劲“中国心”、建设航空强国目标前进。

  从无到有:仅用时7个月3天

  1954年1月13日,原第二机械工业部正式批准中国航发南方前身工厂的任务书,规定试制M-11发动机任务期限为1955年第三季度内。

  然而,从批准设计任务书到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诞生仅用时7个月3天。

  据中国航发南方介绍,当时几千张施工卡要重新编制,3121种工具、夹具、刀具、量具需要设计制造,生产工艺装备的厂房还要从土建开始……一场与困难斗争、与时间赛跑的序幕就此拉开。

  1954年8月16日,M-11发动机200小时长期运行试车考验顺利结束。在审查有关资料和现场察看发动机运转情况并对发动机进行分解检查后,国家鉴定委员会签署鉴定意见,批准工厂进行成批生产,这标志着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

  89岁的李腾芳老人1954年7月入职中国航发南方前身的工厂,一个月后就见证了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时的厂内盛况,并作为职工代表出席庆祝大会。

  他回忆说,庆祝大会会场外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人挤人,厂里职工和家属争先恐后都想贴门近一些、听得真切些、看得仔细些。

  “玉龙”腾飞:26年“磨一剑”

  从试制航空发动机到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航空发动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依然征途漫漫。

“玉龙”发动机。中国航发动研所/供图

  中国航发动研所介绍说,“玉龙”发动机预研工作1984年在该所正式起步。与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相比,“玉龙”发动机的意义同样重大,这将填补中国在自主研制涡轴发动机领域的空白,为中国的直升机装上“中国心”。

  历时26年“磨一剑”的持续攻关,“玉龙”发动机成为中国第一型完全自主创新并走完预研、研制、使用、发展全过程的先进涡轴发动机。

  2013年,“玉龙”发动机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国航空发动机单独申报取得的最高国家级奖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发科技委原主任尹泽勇评价“玉龙”发动机自主研制历程时认为,“我们在跑,别人也在跑,要追上别人,勇于创新才能跑出加速度”。

  83岁的中国航发南方原总经理陶光孟见证了该公司转型升级的全部历程,他说,虽然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曲折,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中国航发南方先后生产了活塞、涡桨、涡喷、涡扇、涡轴等5种航空发动机技术类型,是中国唯一有此经历的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厂。

  创新发展:航发事业按下“加速键”

  2016年8月28日,中国航发正式组建成立,开启了新时代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崭新篇章。

  围绕正向研发、体系建设、仿真应用、“一次成功”、数字化转型等,中国航发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为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持续按下“加速键”。在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地,中国航发旗下两家单位积极响应:

  中国航发动研所和中国航发南方联合打造信息化协同制造平台,高效实现设计制造各方沟通协调,零件投产时间大幅缩短,助力航空发动机整机研制提速增效。

  中国航发动研所紧跟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需求,发挥湖南通用航空制造业整体优势,积极推进氢燃料发动机、混合电推进系统研制,国内首个以燃气涡轮发动机为基础发展的混合电推进系统飞行演示验证项目,仅用两年便首飞成功。

  中国航发南方倾力打造“脉动”生产线,航空发动机按节拍装配,总装拉动部装,部装拉动仓储配送,仓储配送拉动零部件制造、采购供给,通过全流程精益管理,发动机装配效率显著提升。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国航发南方精心建设自动化单元,机器人应用等有效推动加工方式变革。

  中国航发南方科技工程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部长赵强透露,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该公司正加大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力度,布局建设智能化的“黑灯工厂”等,助力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加快实现自主创新发展战略转型。

  超前布局:打造低空经济新引擎

  2024年8月,由中国航发动研所为主自主设计研发、中国航发南方牵头制造生产的1000千瓦级民用涡轴发动机 AES100,在北京获颁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

AES100发动机。中国航发动研所/供图

  这是中国第一型严格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实现了中国先进民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产品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这款综合性能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 AES100发动机,也成为中国航发支撑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让国产民用直升机装上自主研制的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这是几代航发人的梦想。”中国航发专职总师、 AES100发动机总设计师李概奇说,AES100发动机取得型号合格证,意味着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载荷等恶劣环境下,在有限空间内集成上万个零部件长时间安全可靠运行;意味着要通过世界级难度水平的考试;意味着配装的直升机能安全执行巡逻、救援、观光、公务飞行等多种任务。

  李概奇带领团队针对影响发动机性能、寿命、成本、安全性的关键瓶颈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发动机研制中的数十项关键核心技术,并填补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的诸多空白。其中两个首次引人瞩目:首次提出并实施低油耗、长寿命、高安全性且经济性好的涡轴发动机研制技术路线;首次自主创新完成涡轴发动机3000小时首翻期寿命、整机结冰、整机包容、高空台燃油结冰和全包线遭遇加减速等一系列适航试验。

  除了AES100发动机,涡轴—16发动机、 AES20涡轴发动机、AEP100涡桨发动机及其改进型、AEF100涡扇发动机、兆瓦级氢燃料涡轴发动机、80千瓦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等,均可为低空经济发展“赛道”提供可靠动力。

  中国航发表示,通过涡喷、涡扇、涡轴、涡桨等先进航空发动机加快实现系列化发展,位于株洲的中国航发动研所和中国航发南方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面向未来,正在潜心打造更强劲“中国心”。(完)

【编辑:邵婉云】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