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小川林区文学馆看“红松故乡”丰林的林下转型路_小恐龙蜘蛛池
关闭引导
从郭小川林区文学馆看“红松故乡”丰林的林下转型路
2024-11-25 06:46
小恐龙蜘蛛池

  中新社黑龙江伊春11月8日电 题:从郭小川林区文学馆看“红松故乡”丰林的林下转型路

  中新社记者 刘璐

  “人在山里,木材走遍东西南北;身在林中,志在千山万水。”这是被誉为“中国森林诗歌之父”、中国现代著名诗人郭小川1962年12月在黑龙江伊春林区采风时所创作的诗句。他所著的“林区三唱”——《祝酒歌》《大风雪歌》《青松歌》激励着整整三代林业工人。

  茫茫林海,巍巍红松。如今,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已经11年,诗歌中林业工人不畏严寒、吃苦耐劳、充满豪情壮志的奋斗精神依旧鼓舞着林区后代,现在的林区人正依托转型发展,走出一条生态绿色的林下新路子。

11月8日,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丰林县的郭小川林区文学馆。 中新社记者 刘璐 摄

  61岁的刘景林是林区生态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2017年,作为老一辈林区工人后代的他投资兴建了伊春市丰林县的郭小川林区文学馆,馆内展示了郭小川家属赠予的衣物、家具,以及老林区物件、书籍等文物一万余件,再现了诗人郭小川风雪下与林业工人同吃同住的生活场景,他希望继续弘扬传承林区创业精神。

  “这是桦树皮画,将林下废弃物桦树皮与绘画结合,做成附加值比较高的艺术品,年产近万幅,目前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刘景林作为伊春市非遗传承人带领新一代林区人制作桦树皮画,精美的作品再现了广袤林海的生机与活力,更蕴藏着林区人的致富密码。刘景林欣慰地说:“现在的郭小川林区文学馆已成为丰林县的热门打卡地,林业文化传承地,林业转型的见证地。”

11月8日,郭小川林区文学馆内展示的桦树皮画作品。 中新社记者 刘璐 摄

  刘景林表示,如今的林区人的生活、就业几乎都离不开“林下经济”。

  丰林县地处中国“林都”伊春北部小兴安岭腹地,汤旺河中上游,横跨小兴安岭南北两坡,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健康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挂锯停斧”之后,如今这里的森林覆盖被率高达87.82%,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原始红松林群落。丰富的林下资源正更好地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了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公司主要利用当地林下废弃及再生资源设计、生产、销售节日饰品、家居装饰等,产品90%销往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近20个国家。”在丰林县一商贸公司记者看到,看着不起眼的落叶、松塔,经过筛选、烘干、打磨、杀虫等多重工序,在这里都可以“变废为宝”。该公司副总经理徐波表示,2024年1-10月份,公司实现产值2996.8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

  “目前已形成国际领先的白桦树汁原质保鲜专有技术体系,产品涵盖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市场前景相当不错。”丰林县一桦树汁全产业链精深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每年四月底五月初,短短的十几天时间,是白桦树汁的采集期,在保护白桦树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用标准化钻孔、导流管引流及无菌专利采集袋相结合的方式采集,既保护了自然生态,又提高了林区效益。

11月8日,丰林县一商贸公司利用林下废弃资源制作成的家居装饰品。 于琨 摄

  “每次出门,总要给朋友装点松子、蓝莓、黑木耳,别的地方还真吃不到这么绿色的。”丰林县居民李女士提起当地的山珍特产,十分自豪。如今,丰富多样的森林食品,不仅丰富了百姓餐桌,更成了丰林县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

  冬季已至,走进丰林县的五营红松林海景区,抬头望去,白雪下的茫茫红松让人沉醉。曾经诗人郭小川笔下的伐木人已变为护林人,承载着老一辈林业工人的拼搏奉献精神,走出一条生态绿色的林下转型路。(完)

【编辑:房家梁】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