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排不上、电话打不通 蟹卡无法兑换的螃蟹去哪儿了?_小恐龙蜘蛛池
关闭引导
预约排不上、电话打不通 蟹卡无法兑换的螃蟹去哪儿了?
2024-11-30 14:37
小恐龙蜘蛛池【XKLZZC798FLYU】

  提货预约排不上 客服电话打不通 物流单号查不到

  蟹卡无法兑换的螃蟹去哪儿了?

  本报记者 郜亚章

  如何防范蟹卡“套路”,避免蟹卡变“空头支票”?受访专家表示,既要消费者积极维权,也需要加强行业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每次预约都堪比抢演唱会门票,点进去就显示约满了。”河北秦皇岛的魏女士说,最近她每天都尝试预约,手中的蟹卡却依然无法提货。

  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蟹卡无法兑换时有发生,有的货不对板,缺斤短两;有的兑换后迟迟不发货,发货后是虚假物流单号;更有商家跑路,蟹卡变成了“废卡”,不少消费者只能眼睁睁看着蟹卡过期。

  如何防范蟹卡“套路”,避免蟹卡变“空头支票”?受访专家表示,既要消费者积极维权,也需要加强行业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消费者遭遇兑换套路

  与魏女士经历不同的是,住在福建福州的郑女士,其购买的蟹卡无需预约,扫码就能直接兑换。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居然等了两个月依然没有收到螃蟹。“今年9月,我按照蟹卡的提示申请了提货,10月初再次登录后看到有一条快递信息,但查询后发现是虚假的物流单号。”郑女士表示。

  她根据卡片信息找到相关公司的公众号,该公司曾发通知表示,螃蟹尚未达到合适的成熟度,将会延迟发货。几经周折,郑女士联系到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核实清楚情况后将会有工作专员主动联系。然而再次等待一周后,郑女士却发现该公司已经把她的账号拉进了“黑名单”。

  “我联系时工作人员以各种借口推脱,或是说经销商跑路,具体情况需要核实,或是说延迟发货让耐心等待,态度很消极。如果我把卡赠给了亲友,送去的究竟是祝福还是麻烦?”郑女士无奈地说。

  11月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公布了一起典型案例。案例显示,消费者刘女士通过某公司公众号兑换1288型蟹卡一张,但公众号却显示不在预约期内。客服表示可办理延期一次。随后该公司却以蟹卡已过期及蟹卡价值市场行情变动为由,仅给兑换1088型号蟹一盒。消费者投诉要求商家按照蟹卡约定兑换同等价值规格的商品。经调解后消费者与经营者达成一致。

  中消协表示,传统节假日期间,各类提货卡、提货券在市场上频繁流通,但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仍长期存在且难以根除。

  兑换究竟“卡”在哪里

  商家为何喜欢发售蟹卡呢?对此,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与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认为,从经营端来说蟹卡能帮助商家提前回笼资金和预估销售量。“蟹卡一般的提货周期是两到三年,可以帮助商家预判当年或者未来两三年内的销售情况,同时蟹卡能实现线上扫码提货,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更加方便。”芦云表示。

  然而,蟹卡的投诉量也不少。记者以“蟹卡”为关键词在某投诉平台检索发现,相关投诉达到3700多条,问题集中在“无法提货”“逾期不发货”“虚假宣传”“规格不符”等。

  芦云认为,蟹卡本质上是预付式的消费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蟹卡商家经营状况好则能如期兑换,但如果经营不善就很难保证未来两三年内履行承诺。另外,如果蟹卡超出有效期,商家可能会拒绝兑换,如此消费者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损失。”芦云表示。

  “蟹卡具有金融属性,买者是多头,卖者是空头,螃蟹价格下跌,履约成本降低,商家自然而然愿意履约,如果与此相反,商家违约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蟹卡兑换难问题在于商家通过博弈能够获得利益,一方面是价格对赌形成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商家投机取巧,缺斤短两获得的利益。”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

  不履行承诺涉嫌欺诈

  “螃蟹的价格根据市场和季节的变化而浮动,如果商家为了节约成本,不按约定时间发货首先就构成了合同违约。如果消费者收到商品的重量、品质或者产地与商家实际宣传的内容存在差距,那么商家可能涉嫌构成欺诈,购买人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芦云表示。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为规范蟹卡使用,2021年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大闸蟹电商销售服务规范》。其中明确,蟹卡使用办法和规则必须包含蟹卡有效期(不得低于2年蟹季)、品牌名称和价格、产品规格型号以及产地等。为应对蟹券无法兑换的情况,《规范》明确要求线上经营者必须缴纳不得低于30万元保证金至其所在的线上平台,同时,在消费者收到大闸蟹蟹卡订单下的商品并确认收货前,其所支付款项将全额被冻结在平台或第三方监管支付机构。

  芦云提示消费者,对于预付费提货卡不要一次性囤积,要规避无法提货的风险。“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规范,针对商家缺斤短两、虚假宣传等行为要做出相应的处罚。同时,从行业自律的角度来说,相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发卡数量,要和企业的履行能力相匹配。”芦云说。

  盘和林表示,消费者在购买蟹卡前应当仔细了解蟹卡条款,规避不合理内容,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积极维权。“同时应当畅通蟹卡消费者投诉渠道,对违规企业要加强监管,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盘和林说。 【编辑:陈海峰】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