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河北乡村通过“一扇小门”走向大江南北_小恐龙蜘蛛池
关闭引导
(走进中国乡村)河北乡村通过“一扇小门”走向大江南北
2024-11-27 08:27
小恐龙蜘蛛池【XKLZZC798FLYU】

  中新社唐山11月17日电 题:河北乡村通过“一扇小门”走向大江南北

  作者 白云水 孟潮

  漆面尽褪,木纹斑驳,在门宇存记忆中,儿时家中大门的样子已经模糊,却记得七八家子人从那扇门进进出出的景象。

  门宇存今年72岁,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门赵庄村人。说起这个村子,从十里八村,到天南海北,也算小有名气。这村造门为生,现有门业企业46家,年产各类门近100万樘,去年销售额达5亿元人民币,被称作“中国门业文化第一村”。

10月30日,72岁的门宇存站在门赵庄村村口讲述该村历史。赵亮 摄

  原唐山市丰润区文化旅游局三级调研员刘文昌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多年。他介绍,中国的“门”文化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是为门的雏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门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据《丰润县志》(民国十年重印册)记载:门赵庄属城镇东关十五屯之一。相传该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因赵姓居民定居最早,取名赵庄。《唐山市新区地名志》也载,“清代后期,门姓居民渐多,并在村街东西两头各修一座大门,遂又改称门赵庄村,沿用至今。”

10月30日,航拍门赵庄村全貌。(无人机照片)赵亮 摄

  “听老人们说,以前,门姓族人有个木匠以做门为生,乡里乡外总有人请他去做门。”门宇存说,20世纪60年代,村里做门的人多了起来。“以前日子苦,家家都是普通木门,条件不够的,就用破木板拼成木门或者栅栏门,一扇门能用三四代人。”

  门赵庄村门业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此间钢铁行业发展迅速,村民李文友等人嗅到商机,几人合伙开始涉足门业加工。在他们的带动下,门赵庄村生产的防盗门逐渐销往大江南北。

10月30日,门赵庄村长城门业自动化生产线正在生产门板。赵亮 摄

  “我们的客商来自全国各地,每天来村的货车络绎不绝,门赵庄村的门不仅有市场,更是有了口碑。”时下,担任了门赵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文友说,“靠'门'红火起来的村里,家家都是'小工厂',我们制作的门越来越多,村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富裕。”

  到如今,该村的门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越来越丰富,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钢质门生产基地。

  走进该村门业龙头企业长城门业有限公司,3200平方米的数控生产车间内,自动化金属门加工生产线正在运行。今年初,村里在此建起了“共享车间”。

  “这条新生产线设计产能,可以做到一分钟出两个门。”长城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婧介绍说,近年来,门业市场呈现多样化和高端化趋势。从传统的木门、钢门到智能门、防火门,产品种类丰富,功能性强,个性化定制服务也逐渐增多。

  “基于此,我们将品类进行细化,同时关注产品的材料和智能化。目前除了国内订单,还有来自马来西亚、加拿大以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订单。”李婧说。

  沿村主路行走,记者看到村东有一片二层小楼住宅区。“我的老院子虽然不在这边,但也气派呢,大门是4米高的黑仿铜门,漂亮着呢。”门宇存笑着说。

  “我们村是从'门'上发的家,这份产业也是一代传一代,年轻的后辈大多在从事与门业相关的工作,我相信门赵庄村的‘门’生意一定会越做越好。”李文友信心满满道。(完)

【编辑:张子怡】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